【复兴答卷】立德树人 以文化人 构建“大思政”工作新格局

    “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才能正确把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才能真正担当起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这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事业发展关系的认识论。”4月25日,在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党委书记戚万学就做好新形势下学校思政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推进思政课程改革,抓住课堂主阵地,用好教学主渠道,强化教师价值引领,坚持以文化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开创我校思政工作新局面。

价值引领 多频共振

3月5日,学校开学第一天。上午七点五十分,学校领导来到两校区十个学院,与同学们一起步入教室,共同聆听2018年“仲春第一课”。党委书记戚万学来到综合楼801教室,与同学们一同听取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这一天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这天起,春雷响,万物长,春风化雨,孕育生机。

开学前的一周,当学生还在假期中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却不时传来阵阵交流声。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爱上思政课,学院教师正在热烈探讨。此次备课,只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次例行的常态化备课。

“大学教育应更注重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知’与‘行’何者更重要”?思政课上一个简短的辩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是引发了学生对思考和反思。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多地强调教师的‘’,而忽视了学生的‘’。我们以问题为导向,通过QQ群、微信群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关切,找准学生存在的困惑,形成精准化、启发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释疑解惑,提高了课堂‘抬头率’,使教学内容真正‘进脑入心’。 马克思主义学部党委书记张立兴说。思政课上,每一位老师都会留下各种联系方式,主动在“课后服务”中为学生排忧解难释惑,在提高老师亲和力的同时,也让思政课教学更有“温度”。

上好思政课的同时,学校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深度,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理工类课程不仅讲授专业知识,更引导学生强化做事做学问的意志品质,经济、法学等课程让学生将正确的价值信仰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这句话是在倡导人人行善,要培育形成崇德向善的好家风,长辈要从小教育引导后辈向善……”刚刚过去的三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课正在举行,我校大学习近平理政思想家源家风教育宣讲团走进日照中小学,为学生家长带来一场生动地讲解。学校注重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效,与思政教学有效结合,学以致用,思政育人效果更佳。

育人育心 传道授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政育人要实现有效价值引领,离不开一批批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去年十月,在本科生班主任聘任仪式上,260名教师光荣地接过了红灿灿的聘书。“接过聘书的那一刻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必须用百分之一百二的责任与耐心去关爱学生,才能无愧于‘师者’这个职业,做到言传身教,立德树人。”软件学院2017级班主任乔丽娟说。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分解各项任务,为今后学校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任务书和路线图;进一步完善了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构建起全校范围的内意识形态工作“四梁八柱”。

同时,学校先后出台了《本科生班主任工作规定》《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建立“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服务模式。率先成立了全省首个教师工作部,把师德建设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标准,开展新聘教师始业教育培训、组织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评选师德标兵先进典型、举办教师荣休仪式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打造全过程、全覆盖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和机制,进一步强化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传承就道弘道精神。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顶层设计为思政育人做好长效制度保障同时,作为学生思想认知引路人的老师更是能够沉下心、扑下身,助推学生成长进步。师德标兵、化学化工学院苗深花教授从教三十余年,一心为学生着想。苗老师带队学生参加比赛时,由于常熬夜,累的背疼、脊椎疼,去医院治疗回来还得继续辅导学生。“苗妈妈,我们永远爱您!”,学生一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们对老师感恩和祝福。正是由于有了一批批像苗老师般无私奉献和默默耕耘的引路人,曲园学子不断在各类比赛中大放异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铸造为师之魂,培植遍地芬芳。学校坚持把思政工作放在事业发展战略位置,助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山东高校首批重点马院,成功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荣获首批思政课教师中华传统文化实践研修基地、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标兵”“骨干……近年来,学校先后有10名辅导员获得省级荣誉,1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在国家级、省部级思政类课题评选中成果丰硕。

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

一张案桌,二席长袍。去年五月,原创相声剧《子曰》在我校演出,礼堂坐满了前来观看的师生,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学生近距离感受孔子的魅力,时光仿佛拉回两千多年前,春秋往事一一呈现。

从起初面向学院的选修课到火爆全校,《论语》选修课已经开设了二十余年,除《论语》选修课,学校相继推出了“孔子与儒家文化” “孔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导读”等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学生欢迎和好评。

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地域特征和文化优势,深入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将富有特色的大学文化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实现儒家优秀文化与学校育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铸牢思想根基。学校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增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儒学与马列‘双经典’研读”“孔子大讲堂”“国学经典诵读”“国学小课堂”关爱留守儿童等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美德融入学生内心,滋养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山东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孔子文化月”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杨浔荣获第二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特等奖。

校长张洪海在全校思政工作会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全校师生一定要同心、同向、同行,增强定力、精准发力、形成合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春风化雨,培育栋梁,随着全校上下思政工作多措并举,立德树人效果不断显现,新的思政育人格局正在形成。

(作者:刘萌   来源:宣传部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