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要闻

【喜迎党代会 争创“双一流”】软件学院: 强内涵 抓创新 促发展

2015年7月,软件学院由日照校区搬迁至曲阜校区,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学院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迅速发展。学院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和“十三五”规划,以学校党代会为契机,多次研究高水平应用型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

软件学院现有本科生1248人,教职工23人,兼职教师17人,组建了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服务地方团队,这些团队成员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基础扎实,对学术研究前沿能快速跟进,有较大的研究潜力。2015--2016年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1项,山东省在线课程1项,参与山东省重大教学改革项目1项;完成曲阜自来水公司信息化系统,孔氏家谱信息化系统等横向课题。

强内涵 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内涵建设是专业生存和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特色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大数据时代,坚持“软件+X”的学科发展思路,以“软件+大数据”“软件+数字文化” “软件+互联网应用”等交叉新兴学科为特色,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的体系。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学院重点建设互联网应用、大数据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软件测试技术4个研究领域及科研条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邀请加拿大皇家院士孙靖夷、荷兰皇家电信( KPN)高级工程师、国际500强企业的首席技术顾问李海宽教授、澳大利亚刘万泉教授、中科院、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航天软件测试中心等国外专家来校作“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程”“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和专业学术报告共15场,内培外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了《软件工程》、《程序设计》省级精品课程群,校企合作编写教材12本。

抓创新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软件创造价值,创新引领未来是学院工作的主题,学院采取一切措施营造“愿学”氛围、夯实“能学”基础、拓展“善学”空间,组织相关专家和教师开展“软件工程本科教育改革大讨论”,对学生的学习、创新创业实践等进行总体规划与专业指导,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将学院文化活动与专业创新性学习结合起来,开展了以学科创新学习为目标的 “软件科技创新文化节”活动,通过举办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知识竞赛、软件开发等比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并采取课堂教学与课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2016年,学生参加程序设计、网络安全、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物联网应用等20余类全国性竞赛,130人次获得40余项省级以上奖励。学生工作成绩突出,获得2016年春季运动会、男子篮球赛、女子足球赛、校宿舍安全卫生评比等第一名。

汇资源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利用惠普校企合作经费、软件工程骨干学科经费和3+2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经费,建设了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专业与惠普、青岛英谷教育、北京达内科技等校企合作共建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云与大数据、对日欧美软件外包、智能数据工程、移动互联网等6个专业方向;全面实施了专业方向与市场对接、教学与就业对接的培养机制,具备了较好的学科发展基础。开放办学是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汇聚政府、行业、产业等各方资源,共同参与学生培养,产教融合共建“软件工程教育实训中心”,学院与航天中认共建“工业软件测试联合实验室”、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共建“智能数据工程”联合实验室,搭建了国际化校企合作平台。立足济宁国家信息产业基地,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亿维共建软件技术研究院。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打造学科专业优势,彰显人才培养特色。2016年,我校11个专业获得了“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软件工程专业是其中之一,建设山东省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服务外包培训机构。

绘蓝图 实现跨越发展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质量立院、开放兴院、特色创院”的办学原则,立足专业技术的前沿,深化校企合作;突出专业特色,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和教学资源平台,软件工程学科以实现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为目标,总体水平位居省属高校前五;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着力点,全面激发教学科研并重的创新创造活力。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软件学院一定会强势发展和快速壮大,逐步成为我省高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来源:软件学院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