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变身美丽乡村 我校“第一书记”驻村集体搬迁勾画乡村新蓝图

4月27日上午,我校“第一书记”帮扶村泗水县泗张镇罗家庄村203户700多名村民集体乔迁新社区。自2013年6月份,新社区开工,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建好了284套楼房,罗家庄全体村民搬进新居,罗家庄村正式更名为“安山小镇”。上午十时,安山小镇新型社区落成庆典举行,我校党委书记荆兆勋、山东画报社社长李运才、泗水县县长刘宜星出席典礼,我校组织部、泗水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荆兆勋与刘宜星共同为“安山小镇”揭牌,同时,我校“山东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实践基地”落户安山小镇。

青山环绕、村道宽敞、洋房林立,这就是如今罗家庄村的新社区,曾经的“贫困村”、“山区村” 脱胎换骨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早在2012年4月,我校第一书记赵坤进驻帮包村以后,积极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多方了解情况,仅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协调相关部门申请到新农建挂钩置换资金4460万元,启动了变罗家庄村为“安山小镇”的发展规划。同时,赵坤在提升“两委”能力、发挥党员作用、健全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升发展能力上做文章,实现老村及耕地整体流转,引进农业综合开发和旅游开发项目,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各项事业长足进步,为帮包村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新鲜活力。

罗家庄村的变化给村民们带来了福祉,老百姓对我校“第一书记”赵坤的工作给予高度认可。为表达全村乡亲对“第一书记”的感激之情,他们将一面锦旗送到了我校党委书记荆兆勋的手上,感谢学校为罗家庄村送去了“第一书记”,感谢学校三年来为罗家庄村脱贫致富所做出的贡献。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的责任与使命,乡亲们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荆兆勋对乡亲们说。荆兆勋强调,驻村有时限,帮扶不停歇,要在“第一书记”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校与泗张镇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好学校人才、科技优势,不断推动当地经济建设新业绩。

三年来,我校“第一书记”扎实立足基层,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在党组织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科技指导、成果转化等多领域促进了学校与地方对接,得到当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第一书记”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任务,用实际行动提升了我校的社会声誉。

新社区建设带来的并不只是些“账面”上的好处,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明显的改观。2012年以来,罗家庄村结婚的人数达到了30多个,彻底改变了“姑娘不嫁罗家庄”的说法。在村民搬入新社区的这一天,有6对新人在新村活动广场举行了集体婚礼。第一书记赵坤为6对新人证婚。

仪式后,荆兆勋又实地参观了安山小镇社区,考察了山东华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安山小镇投资兴建的精品核桃园和红参养殖基地。

近年来,我校已选派13人进村开展“第一书记”帮扶工作,专门建立了“第一书记”工作汇报制度,为帮扶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校党委专题会议研究帮扶工作有关事宜,听取“第一书记”工作汇报,确立了调查研究、科技助力、项目推动、科学规划制度,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第一书记驻村深入调研,就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并实地察看路况、农产品种植及村级资源。还组织基层党建、动植物养殖等方面的专家教授为“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学校以“第一书记”帮扶工作为平台,把高校的知识、技术送到农村千家万户,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建设新农村,任重而道远。如今,我校第二轮“第一书记”帮扶工作已有序开展。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坚定不移地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工作队、脱贫致富服务队,推动帮扶工作向纵深处、细致处发展。

(文:孙琪   来源:宣传部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孙琪)